今年是支原体肺炎“大年”?有何症状,怎么预防?发表时间:2023-10-27 17:39 近期,全国各地门诊都有不少发热咳嗽的孩子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看目前全国的情况,今年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年”,推测和两个因素有关:1.今年疫情防控放开。不仅是支原体感染,后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也需要警惕;2.肺炎支原体约每 3~7 年总会流行一次。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多以儿童为主。有什么症状?怎么判断?怎么预防? 一、今年的支原体肺炎为何这么严重 近期,全国各地医院纷纷报告支原体感染患者激增,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明显,多地疾控发布提醒,让大家重点防控肺炎支原体。为什么今年的支原体肺炎如此“来势汹汹”呢?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缺乏快速有效的诊断方法和药敏试验,很多患者可能会被误诊或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增加和治愈率降低。此外,肺炎支原体还具有变异性强、易与其他微生物混合感染等特点,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而且还经常与其他微生物共同作用,造成更复杂的临床表现和更难治愈的结果。 新冠感染遇到“流行大年”导致免疫力下降。新冠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提高对该病毒的抵抗力。然而,新型冠状病毒也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免疫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支原体肺炎的发生风险。 另一方面,今年是支原体的流行大年,约3至7年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肺炎支原体感染增多,而孩子们免疫系统抗体基本上已经消失,使得肺炎支原体更容易感染到他们,引发呼吸道疾病。 二、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何症状 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一般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在发热退后咳嗽还可能继续1-2周。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还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属于间质性肺炎,因此临床体征往往轻于影像学检查结果,而且临床症状消失后,肺部影像学检查还可能有炎症表现。 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大家所熟悉的青霉素和头孢,这类抗生素都是以细胞壁作为靶点,因此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目前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因此,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 三、提高警惕 及时就医 在北方地区,秋冬是肺炎支原体流行的季节,目前并没有疫苗可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要注意加强防护。不过,家长们也不用过度焦虑,对于孩子来说,生病也是“打怪升级”的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通过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以及按时接种各类疫苗,来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免疫力。 1、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2、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上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 3、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 4、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 5、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6、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四、需要尽快就医的5种情况 1、 呼吸困难表现:1岁内的孩子,平静时呼吸频率大于 50 次/分;1 岁以上的孩子,平静时呼吸频率大于 40 次/分;孩子出现吸气凹陷,鼻翼煽动; 2、孩子吃不进东西,喝不了水,自然也不能吃药; 3、孩子看起来病情很重,总是病恹恹的,精神反应很差,不理人,总睡觉,即使用退热药仍无改善; 4、 孩子血氧比较低,血氧(SpO2)小于 95%; 5、 口服药物治疗 3 天后,孩子病情加重,出现以上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