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物表消毒需要关注哪几个点发表时间:2020-08-18 10:24 医院是一个病菌密集的场所,细菌来源广泛,患者的手部、喷嚏、咳嗽的飞沫都携带者大量的细菌,可随时通过医院的走廊、墙体、楼梯等环境表面进行传播。所以关注物表环境清洁与消毒也非常关键. 01相关概念需要了解 环境表面医疗机构环境表面 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窗、门、卫生间台面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清洁工具: 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清洁单元: 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消毒湿巾: 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低度风险区域: 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中度风险区域 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功能检查室等。 高度风险区域 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02规范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01精准清洁和消毒 所有部门与科室按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中度、高度风险区域,不同等级实施不同的清洁与消毒措施。 02工具标记分类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03先清洁后消毒原则 应遵循先清洁后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操作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内到外,由轻污染到重污染。 04日常清洁以清水为主 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05强化清洁与消毒 在发生感染暴发,及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时,应进行强化清洁与消毒,应针对不同的微生物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